來源:http://www.cheligou.cn 編輯:wl 時間:10.28
2010年10月1日下午18時59分,“嫦娥二號”衛星在西昌發射基地順利升空,這是我國探月整體規劃中發射的第二顆衛星。嫦娥二號的零部件供應NSK 71938CDB 角接觸球軸承商遍及全國多個省市區域,而提供關鍵部位配套軸承的,是河南煤化集團旗下的洛陽LYC軸承(簡稱洛軸)。
據“2015年中部地區崛起目標”中規劃,中部六省要“建設糧食生產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現代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基地和綜合交通運輸樞紐”,裝備制造及高技術產業在中部以及河南的地位可見一斑。
事實上,河南省政府早在2006年就制定了“十一五”裝備制造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促進裝備制造業快速發展,使之成為我省的支柱產業”。
據悉,這次“嫦娥二號”提供零SKF 6209 深溝球軸承部件已經不是洛軸頭一次承擔類似任務了。作為國家航天部門的指定產品,洛軸從“神舟”系列到“嫦娥”系列,一直為探月工程的航空航天器提供關鍵部位的軸承。
從媒體報道“嫦娥二號”零部件供應商的數量來做推斷,未免有管鋅櫻欽吡私夥⑾鄭殼昂幽獻氨鋼圃煲狄丫叩交齪吞粽講⒋嫻氖致房凇
“相較于其他GDP過萬億元省份,河南在關乎工業發SKF 展水平和經濟發展質量的裝備制造業上,具有相當大的優勢。”河南省發改委經濟研究所所長鄭泰森稱。
鄭泰森說,直到上世紀90年代,河南裝備制造業仍然處在全國前列,然而,上世紀90年代以后,河南裝備制造業開始走下坡路,部分龍頭企業甚至掙扎到破產邊緣。
河南為什么從繁榮走到了衰落,究其原因,目前仍眾說紛紜。
洛軸母公司河南煤化集團董事長陳雪楓將其歸結為“裝備制造能力和勞動力素質等方面問題”,而一些投行人士則認為是“資金和信息問題”。
實現河南裝備制造業再次騰飛,已經擺在目前河南執政者的規劃日程上,而對于問題的解決之道,思路已逐漸清晰。
“被央企收購,通過央企的實力使企業恢復元氣、實現產業提升,利大于弊。”當被問到如何破局時,鄭泰森如是表示,“應鼓勵河南有實力的企業,把戰略重組的對象瞄準裝備制造企業,就像河南煤化集團那樣,通過政府引導進入裝備制造業,做到‘兩條腿走路’。”
“大家共同搭建產業投資平臺,整合省內外的投行、金融等資源,實現對裝備制造業的有效介入。”和眾投資的河南派出機構總經理張斐則從資本運作方面給出了中肯的建議。
關于河南裝備制造業的整合之路,洛軸的成功可以說是一個很好的正面案例。
2004年下半年,洛軸集團公司的賬面總資產32億元,債務24億元,凈資產約8億元。總資產中,有約10億元的應收賬款,其中近8億元成為死呆賬。而在同年河SKF軸承 南煤化集團前身——永煤開始并購整合洛軸,經過注入流動資金、整合優質資產剝離不良資產以及通過對于企業文化以及管理制度的整合,“新公司3個月內就恢復了生產”。
到2005年底,新洛軸實現盈利近3000萬元,銷售收入達到15億元,2008年更是實現了營業收入54.03%的國內軸承行業最大增幅。
今年10月7日消息,洛軸與日本NTN(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就雙方合資生產高品質轎車軸承簽訂了合同,“這必將成為洛軸發展的里程碑”,中國軸承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恩時表示。
業內人士則稱,洛軸的并購重組以及隨后展開的企業治理改革,對于河南全省的裝備制造業有著示范性的影響,河南制造業的“復興”需要更多的“洛軸”。